来源 | 财经杂志 文|邓宇 编辑 | 许瑶
《盈利与可持续发展:一部关于全球绿色企业家精神的历史》
〔美〕杰弗里·琼斯 著
黄蕾 林立强 译
商务印书馆
2023年10月
如今全球气候变化不再是少数人的共识,而是需要迫在眉睫、实实在在的行动。虽然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巨大,但不能过于“理想化”,理应遵循长期主义,而不是短期效益。企业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缓解气候危机?美国著名当代企业史学者杰弗里·琼斯专注于全球商业的演变、影响和责任,在其出版的《盈利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琼斯横跨多个学科,用详实的数据、独特的案例故事描绘了绿色企业家的早期发展史,讨论了绿色企业家的缘起以及绿色企业家精神,其中许多史料和故事对当代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了优秀借鉴。
本书提供的跨学科视角和包容、开放的理念,一方面提醒读者商业企业是财富创造和环境恶化这两个故事中密不可分的主角,绿色企业的崛起关乎人类的未来;另一方面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环境可持续发展事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家单纯逐利的本质,绿色企业家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需要保持企业的盈利性并不断地进行创新,这些企业家所付出的努力被当今国际社会及消费者高度认可。本书还厘清了环保主义、绿色组织和绿色金融的功能及边界,为绿色企业家正名的同时,客观分析了绿色企业的现实难题。
绿色企业家的早期演进史
由于工业化革命,化石燃料的使用规模急剧扩张,工业污染和环境破坏日益严峻,生态问题已经不可回避,对企业盈利同样提出了新的挑战,可持续性受到冲击。本书从绿色企业史的角度剖析绿色的发展动机,并提出三个问题:纯粹的绿色企业家和追求生态投资的传统企业家的各自动机是什么?这些企业家如何执行他们的战略?财务表现和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什么?
众所周知,企业需要盈利,但绿色企业家如何选择却存有差异。本书没有片面或生硬地回答这些问题,而是从时间维度和比较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围绕“心系绿色”,主要审视了19世纪到1980年期间绿色企业的基础,详细讨论动机及策略;第二部分转向20世纪80年代后“绿色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企业决策行为和财务投资予以表现。
绿色企业出现较晚,19世纪尚处于大规模工业化时期,当时一些粮食和健康行业的企业家认识到农业、粮食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出于改善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动机,逐渐参与到广泛的社会运动,虽不是主流,却创造出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这一时期,未来绿色企业的许多基础已形成。到了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早期环保主义的势头逐渐式微,绿色企业的发展面临艰苦的战役,主要表现为新设立的环保组织减少,绿色企业的热情消退,同时期美国“大萧条”席卷全球,工业化建设和谋求经济增长成为战后恢复的当务之急。这一时期,绿色企业的发展进程缓慢,但也有亮点,例如有机食品的缓慢增长,建筑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太阳能、风力等绿色清洁能开始受到关注。如本书所言,面对许多障碍,绿色企业家仍在努力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少数人坚持推广有机食品,运用植物成分制造美妆产品,绿色建筑师开始思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些有利因素奠定了绿色企业发展的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污染问题严重,更广泛的社会运动兴起,鼓励和支持绿色企业发展的观点流行,环保主义第二波浪潮出现,大众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日益密切。
《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详细分享了垃圾行业和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工业化时期的垃圾回收和处理曾经备受争议,主要源于早期的垃圾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反而制造出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新问题。但经过严密的技术处理后,垃圾再循环利用以及转化为再生资源的做法受到普遍欢迎,从事垃圾回收行业的传统公司开始获利。
但书中也指出,早期的垃圾回收行业受到公共政策部门的限制,从事该行业的私营企业也因商业回报的风险和困难而不愿意加大资源投入;在市政提供支持保障的基础上,垃圾回收企业也更加愿意投入更多资金。20世纪90年代后,绿色企业家逐渐找到成熟的发展路径,即不断探索努力让企业在发展中承担更多责任,商业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组织陆续成立,如何兼顾盈利和可持续性成为部分企业的关注点。
企业盈利与可持续的边界
尽管盈利和可持续很难完全平衡,但越来越多关心社会和生态问题的企业家群体不断涌现。例如在天然美妆市场建立新的品牌,以此来满足关注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消费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些企业在财务上获得了成功,并由此进入资本市场或得到更多外部投资,一步步发展壮大。
本书进一步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第二波环保主义浪潮中兴起的绿色建筑行业。具有环保意识的建筑师在业界取得了巨大成功,环保建筑认证的不断推进成为主流化的驱动因素,生态建筑的传播带动了建筑行业的绿色革命,更加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自然通风以及生态设计特色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市场欢迎。1989年美国建筑师学会旗下的环境委员会成立,并于1992年发布《环境资源指南》,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来评估建筑材料的有效性,同时《可持续未来合作宣言》所提出的可持续建筑设计颇受追捧,加快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化。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生态旅游行业组织和企业,这些企业获得了商业的成功,同时也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盈利和可持续有机结合。研究表明,可持续投资往往能够产生超额收益,而且拥有长期的价值回报。
绿色环保机构虽在现今比较普遍,但这些组织的早期发展史却别有洞天。本书讨论了绿色环保机构设立的时代背景、发展进程,比较了其中较重要的几个特征。讨论之前,作者介绍了绿色标准和认证计划的出台,这也是关乎绿色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制定绿色标准和认证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牵涉到相关科学知识的可测量性,明确界定每个行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工作充满挑战,这将会造成盈利和可持续性之间的对立,涉及三个主题:相关行业标准和认证的制定;不同行业存在的标准和认证发展的差异;标准和认证能否解释1980年后这些产业扩张的原因。
本书列举了有机食品和农业、天然美妆、建筑业的标准以及认证历史,这一过程一方面重新界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含义,但找到合适的度量标准来界定这些含义也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绿色环保机构的认证标准在真实世界中的存在价值也颇受质疑。制度化同时要求在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联盟,联盟范围越广,认证计划在成员资格和行业认可度方面就越成功。以此可见,绿色环保机构的功能一方面是制定和完善行业公认的绿色标准,另一方面即引导绿色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彰显的当代价值
本书描绘的绿色企业史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绿色企业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受制于时代局限和物质条件。于当代而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但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却也有不少困难挑战。绿色企业之所以付出极大努力解决环境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坚信可持续发展理念,而本书对“漂绿”现象的批评和反思也折射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环顾当代,绿色和可持续性不再是企业或有或无的选择,而是必须花大力气投入的长期事业。那么,盈利与可持续发展是否兼容?通常而言,企业的盈利是单纯的财务指标,而可持续则是一种理念,但在本书中二者却有着紧密联系。按照作者提供的案例,绿色企业是可以获得长久发展的,而企业的可持续财务投资也将能获得可靠的回报。同时期诞生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概念呼应了第二波环保主义的浪潮。这一概念因1989年轰动世界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而诞生,随即产生了瓦尔迪斯原则,即环境责任经济联盟原则。2006年联合国设立责任投资原则组织,ESG投资开始兴起,2015年正式推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019年欧洲银行管理局发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因素纳入金融可持续性评估体系和欧盟信贷机构监管框架。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ESG投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速13%。
从绿色企业史来看,绿色企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公共政策部门的支持,同时绿色企业在助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需要呵护。本书有两个观点十分鲜明:第一,环境问题的核心以及描述这些环境问题所用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本书选择重新定义一个宽泛的绿色企业家,也就是把那些以实现环境可持续性为目标而创立的营利性企业纳入其中;第二,本书着重讨论的是如何缓解危机,因而绿色企业、绿色环保机构、绿色组织等在不同时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经验。本书对绿色企业史的重新修订,一方面肯定了过去数十年来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企业家群体,另一方面在于鼓励更多的绿色企业、绿色组织和金融机构共同应对挑战。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