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财经》杂志 特约撰稿人 陈淼 记者 张颖馨 编辑 | 张颖馨 袁满
在3月28日召开的2024年业绩会上,建行管理层用近1.5个小时时间回答了市场关切的12个问题,涉及净息差、零售贷款风险、个人房贷、分红等热点内容
自2023年度业绩会上提出要推进内涵式发展,过去一年,建设银行(下称“建行”;股票代码601939.SH;00939.HK)在新的目标下发展成效如何,备受市场关切。
3月28日,建行发布2024年财报。截至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40.57万亿元,增幅5.86%;负债总额37.23万亿元,增幅5.9%。“经营底盘稳。”建行行长张毅在财报中如是说道。
其他核心指标方面,建行2024年实现净利润3362.82亿元,增幅1.15%;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4%,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为连续第四年下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48%(同比上升1.33个百分点),处于同业领先水平。
“2024年是建行践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年,虽然受多重因素影响,营收压力依然不小,但建行部分指标已经出现明显改善,如负债成本下滑使得息差同比降幅大幅收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明显提升等等。”有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这说明建行新的发展方针已逐见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建行董事长张金良在2024年财报中阐述建行发展路径时亦提及“内涵式发展”。“我们坚持稳健经营,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路径。在穿越经济周期、保持战略定力和拥抱行业变革之间,谋划出一条契合自身的成长之路,规模、效益、资本、风险等各方面指标始终保持均衡、协调、可持续。”张金良表示。
与此同时,在财报发布当日召开的2024年业绩会上,建行管理层用近1.5个小时时间回答了市场关切的12个问题,涉及净息差、零售贷款风险、经营战略、贷款投放、个人房贷、分红等内容。
息差降幅收窄,“保卫战”持续
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存款定期化、让利实体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至1.52%,继续处于低位。
六大行也不例外。从最新公布的财报看,工行、农行、中行、交行、邮储净息差分别为1.42%、1.42%、1.4%、1.27%、1.87%,均较前一年出现下滑。建行净息差为1.51%,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较2023年0.31个百分点的降幅有所收窄。
由于利息净收入普遍占银行营业收入七成以上,如何稳住息差也成为近年各家银行业绩会上被提及的高频问题。
“2024年建行净息差是1.51%,在可比同业中保持领先优势,主要做法是正确地处理总量和结构的关系,资产负债总量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在优化结构上下力气做文章。”业绩会上,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回应称。具体而言,包括在资产负债的业务结构、期限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等方面都做了优化和调整。
生柳荣介绍道,2024年该行继续压降低收益同业资产占比,提高收益较高的贷款和债券投资占比,加大地方债投资;同时,管控高付息存款,抓低成本高价值存款。此外,通过加强存贷款定价精细化管理,使贷款收益率和存款付息率保持领先。
财报数据显示,建行2024年存款付息率1.65%,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付息成本明显改善。
对于今年的净息差走势,生柳荣表示,考虑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未来央行还将适时降准降息,今年净息差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但总体下行幅度会小于去年。“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的结构优化、加强存贷款的定价管理,有信心2025年净息差仍保持可比同业的领先优势。”他说。
消费贷增超25%,零售资产质量承压
作为零售大行,建行2024年零售类存款贡献度持续提升,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0万亿元。与此同时,零售业务中还有不少亮眼指标,如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5278.95亿元,增幅25.21%;信用卡贷款余额则突破万亿元,系同业首家。
在消费需求有待提振的大环境下,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建行在财报中称,信用卡贷款业务把握国家“以旧换新”与“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契机,联合热门行业头部商户,承接补贴、消费券发放等政策措施,服务百姓日常消费及分期需求。同时,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也积极响应国家促消费政策,并不断丰富线上线下产品,多渠道提升贷款服务能力,扩大服务客户范围。
在业绩会上回应贷款投放问题时,张毅进一步谈到,2025年将纵深推进零售信贷拓展,把握住房地产市场降首付、降税费的支持政策,同时开展消费金融专项活动,响应国家的消费提振专项行动,要加力支持消费者“以旧换新”,加强购车、家装、家电等领域的消费信贷拓展,继续保持消费金融的领先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受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波动、居民收入下滑等因素影响,去年银行业零售贷款风险增加,也引发市场对银行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的关注。
“确实,近一年银行业零售类贷款风险整体有所上升,建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也有小幅上升。”建行副行长李建江表示,“作为一家零售大行,我们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零售类贷款风险管理机制,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个人贷款总体不良率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去年年末,不良水平比集团整体不良水平低了0.36个百分点。”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建行不良贷款率1.34%。其中,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为0.98%。
对于2025年整体资产质量走势,李建江表示,建行将持续做好各类风险的主动应对,关注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形势,持续提升自身风险化解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效。“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政策措施不断发力见效,2025年建行整体资产质量可以持续保持稳定,核心指标会继续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抵补能力也会继续保持充足。”他说道。
房贷提前还款持续放缓,全年分红超千亿
作为个人房贷“大户”的建行,去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9万亿元,保持同业第一,占该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总规模的约七成。但全年同比下降了3.11%,这也是多数银行的写照,在去年上半年个人购房需求不足、“提前还款潮”等因素影响下,大中型银行房贷余额普遍下滑。
去年9月末,一揽子房地产金融举措加速落地,包括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等,房地产市场成交重新活跃,也给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带来利好。
“四季度建行个人住房贷款受理量显著回升,日均受理量环比提升了73%,同比提升了35%。今年以来房贷受理量、投放量延续良好势头,为全年贷款的稳健增长打下基础。”建行副行长纪志宏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
与此同时,房贷提前还款趋势也有所减缓。据纪志宏介绍,去年四季度建行贷款提前回收环比下降6.6%,今年一季度环比继续下降。另据财报数据显示,建行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的客户数突破1500万,新投放规模达7263亿元。
判断一家企业的价值和未来预期,分红亦是一个重要指标。去年新“国九条”颁布,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数据显示,国有六大行自2018年开始,现金分红比例持续稳定在30%以上,分红总额连续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占银行股分红的八成左右。
建行2024年财报显示,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206元(含税),2024年全年现金股息为每股0.403元(含税),全年分红合计约1007.54亿元,占2024年集团口径下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比例30%。
“1007.54亿元派息总额中,中期股息492.52亿元,已经在2025年春节前全部完成。”建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刘方根称,建行将综合考虑股东意愿、资本补充、可持续发展和监管要求等因素,保持分红比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