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研究员 吴俊宇 编辑 | 谢丽容
配合阿里集团的智能化战略,钉钉的任务和打法发生变化,外出历练的陈航和阿里集团高层达成共识
钉钉迎来了十年来的第二次换帅——创始人陈航回归钉钉。
3月30日,阿里集团拟收购跨境电商公司两氢一氧的股份。这家公司由钉钉创始人陈航2021年成立的一家跨境电商公司。阿里完成两氢一氧的股份收购后,陈航将回归阿里集团,并再次担任钉钉CEO(首席执行官)。阿里集团和钉钉均向《财经》证实了这一消息。
陈航于1999年在阿里实习,此后赴日工作11年。2010年应阿里集团现任CEO吴泳铭之邀回到阿里,先后负责一淘、来往等项目。2013年,阿里推出对标微信的社交产品“来往”,陈航担任负责人。但“来往”在次年便宣告失败,陈航转而带领一个小团队聚焦研发面向企业的通讯应用。2015年1月,钉钉诞生,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通讯应用。
2020年9月钉钉被并入阿里云,陈航因发展理念不同离开阿里,次年创办跨境电商公司两氢一氧。阿里集团另一技术能手叶军接任陈航成为钉钉第二任CEO。叶军任钉钉CEO期间,把钉钉从一款通讯工具改造成了企业软件。钉钉逐渐具备商业化能力。
业务高层的变动是阿里的战略调整和应对市场竞争的常用手段。阿里集团方面向《财经》反馈,陈航此次回归,陈航将负责钉钉的智能化转型,探索AI(人工智能)技术与办公场景深度融合。钉钉方面对《财经》表示,现任CEO叶军将回归阿里集团,未来另有任用。
陈航为何会回归钉钉?一位不愿具名的阿里集团知情人士透露,配合阿里集团的智能化战略,作为企业软件的钉钉被认为更加重要,与叶军掌舵时期的相对“独立发展”方向定位不同,钉钉的定位将发生改变——被拔高到阿里AI To B(面向企业级)的入口级产品。
上述匿名人士透露,陈航和阿里集团高层之间就钉钉未来的AI转型已经达成了共识。双方想法高度契合,这是他回归钉钉的重要前提。
钉钉是阿里集团四大战略级创新业务(1688、闲鱼、钉钉、夸克)之一。阿里集团的“战略级创新业务”被要求符合几个条件——具备足够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独特的市场定位、符合用户需求趋势、集团“AI驱动”战略。
钉钉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腾讯旗下的企业微信,以及金山办公旗下的WPS。2025财年(阿里集团2025财年为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0日)钉钉订阅收入超过30亿元,目前收入规模仅次于金山办公。
为何回归?
2020年6月,阿里云启动“云钉一体”战略,钉钉被并入阿里云,它被要求带动阿里云的收入增长。陈航因发展理念不同离开钉钉,当时,钉钉已经拥有3亿用户和1500万家企业组织。在To B领域,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用户规模,但当时钉钉的问题也十分具体——始终无法形成商业闭环。
2020年9月,叶军接任陈航成为钉钉CEO。在叶军任职的四年半中,他把钉钉从一款通讯工具改造成了企业软件。钉钉变厚、变重了——它可以聊天开会、审批流程,还能开发软件、采集数据、管理项目。钉钉的用户规模还在进一步增长,目前拥有7亿用户、2500万企业组织。
叶军的思路下,钉钉解决了商业闭环,无法盈利的问题迎刃而解。《财经》了解到,2025财年(阿里集团2025财年为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0日),钉钉软件订阅收入超过30亿元。钉钉预计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报道详见《钉钉公布收入,想给软件行业一些信心》)。在中国企业软件市场,成立十年就实现盈利的公司并不多。
钉钉的人效(营收/人数)在中国企业软件中位居前列。截至2024年11月,钉钉共有1800人,若以2024年年订阅收入超过30亿元测算,钉钉人效超过150万元/年。这个数据接近一批知名的国际SaaS软件公司。
一位知情人士评价,钉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15年-2020年是第一阶段,陈航解决了钉钉规模做大的问题。2020年-2025年是第二阶段,叶军解决了钉钉价值做深的问题。第三阶段,也就是智能化转型,陈航此时回归钉钉,要探索解决AI技术与办公场景深度融合的问题。
有了解陈航和叶军的人士对《财经》表示,叶军的角色是职业经理人,他的优势是战略落地。他出身企业信息化,擅长把庞大复杂的软件架构和流程梳理清楚。叶军“空降”钉钉最初的一年半,一直在内部寻求转型共识。历经四年半,钉钉最终实现了既定战略目标——找到商业化路径(报道详见《对话叶军:当钉钉拐点来临》)。
陈航作为钉钉创始人,优势是敢想敢闯,善于开疆拓土。进入AI时代,钉钉需要做更多开拓性的工作。陈航被认为更适合钉钉下个阶段任务。
发力AI转型
2020年6月启动的“云钉一体”战略执行两年并不算成功。
钉钉被认为规模太小,无法带动云的资源消耗和收入增长。2023年3月,阿里集团启动“1+6+N”组织变革后,钉钉逐渐脱离阿里云,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
随后两年,钉钉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战略地位。
在钉钉战略地位相对独立的两年,字节跳动为飞书不计成本地投入战略资源。飞书的员工更多,是钉钉的3倍以上。飞书之所以能得到集团更多资源倾注,一个重要原因是飞书CEO谢欣和字节跳动两任CEO张一鸣、梁汝波早年就相识,是字节跳动的创始成员之一。
飞书和钉钉收入差距这两年在缩小。飞书2023年订阅收入超过3亿美元(按当时的美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21亿元)。2024年飞书营收增速超过60%,营收规模至少超过33亿元。飞书的高增长是高投入的结果。目前,飞书距离盈利仍有一段距离。
为应对飞书竞争,钉钉在2024年甚至开启了“翻书计划”,多次和飞书针锋相对地争夺同一个客户。目前,钉钉的营收增速相对更慢。按照叶军的设想,他希望钉钉走得更稳,在长达10年-20年的时间里保持30%左右的营收增速。2024年11月叶军曾对《财经》表示,“以前钉钉靠阿里集团输血才能生存,靠输血才能活的公司是不健康的。”
2025年,AI浪潮加速,钉钉面临的竞争在加剧。阿里集团期望钉钉能够加快智能化转型,和阿里集团、阿里云保持更多战略协同。
前述阿里知情人士对《财经》表示,阿里目前AI To C(面向消费者)的入口级产品是夸克,AI To B的入口级产品将会是钉钉。钉钉面向7亿用户、2500万企业组织,它可以让通义模型被更多组织和用户使用。通义模型也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迭代。用户通过钉钉使用更多AI工具,也将带动阿里云的消耗和增长。
2025年企业软件赛道,Agent(智能体)这种轻应用正在吞噬传统软件。这就像微信小程序在不断取代独立App(应用)。一位钉钉人士今年3月曾对《财经》表示,钉钉正在全力发力Agent平台,它正在成为承载各类Agent的应用平台。
阿里管理层在2025财年三季度财报中提到过钉钉在AI时代的定位——钉钉是阿里To B端最重要的资产。
阿里管理层称,未来企业内部协同会更多地借助自然语言,比如钉钉的聊天界面去完成。背后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和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将变得更像数据库。各种Agent集成到钉钉的机会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