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2024年利润腰斩,好房子如何匹配好利润?_财经精选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财经精选 >
个股查询:
 

绿城中国:2024年利润腰斩,好房子如何匹配好利润?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25-04-01 20:18:27
字号: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特约撰稿人 卢宝宜 编辑 | 余乐 

绿城称,若剔除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因素,公司2024年利润为正增长。

2025年3月31日,绿城中国(03900.HK)召开了2024年业绩发布会。

财报显示,2024年,绿城实现营收1585.46亿元,同比增长20.7%;股东应占利润为15.96亿元,同比下降48.8%。

数据来源:绿城中国财报

利润低,似乎一直是困扰绿城的问题。不过,绿城在财报中表示,若剔除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因素,公司2024年利润为正增长。

在此前的年报预告中,绿城就提前给股东们打了“预防针”,预计利润大幅下降。对此,官方解释称:“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及公司主动加大长库存去化力度,加快库存结构调整,导致2024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亏损增加所致,达49.17亿元。”

存货减值指的是库存项目在当前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出现跌价。在业绩发布会现场,绿城中国执行总裁耿忠强进一步解释,存货减值是每家房企都在面临的问题。2024年度的资产减值项目基本全部来自2021年之前的库存项目。面对2025年,公司会进一步改善去库存问题,预计2025年公司整体收入将保持稳定,但利润指标仍面临一定压力。

聚焦一二线

在此次业绩发布会一周之前,绿城官宣了“一把手”的更换。此前担任绿城董事会主席八年的张亚东卸任,没再出现在今年的发布会上。但是,2024年作为由其执掌的最后一年,绿城依旧保持着他领导下雷厉风行的风格。

在楼市持续深度调整的当下,绿城仍旧保持着相对激进的拿地政策。财报上也可以看到,近年来绿城通过积极的土地储备,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弹药。财报显示,绿城2024年全年新增42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18万平方米,预计可售货值约人民币1088亿元;其中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达92%,北京、上海、杭州三城的货值占比达51%。

在克而瑞中国房地产企业2024年新增货值排行榜上,绿城排在了全国房企第四位,相比上一年再进两个位次。

回顾这几年绿城的拿地策略,回归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是其一大特点。国联民生证券此前出具的一份报告指出,绿城中国主营业务收入自2016年起持续同比增长,2016年-2023年年均复合增速为24.1%。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与其聚焦高能级城市等一系列有效策略的实施不无关系。

得益于在一线和热点城市的集中布局和精准定位,绿城持续牢固在核心城市的优势地位。财报显示,2024年,绿城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1409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额约2768亿元,位列行业第三。其中,一二线城市销售额占比达79%。在北京、上海、杭州等18个城市的销售额排名当地前五,其中在宁波连续五年第一,西安连续三年第一。

虽然聚焦重点城市,但也并非只看城市。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郭佳峰在业绩会上表示,没有好的城市,只有好的项目。好的城市里面比如上海、杭州、成都等,也有不好的项目,但是一些能级比较低的城市里面也有很好的项目,这个在公司去年的投资里面有很好的案例,很多地级市甚至县,投资的项目利润率都能超过两位数,有很好的兑现。

拿地之后,绿城也开始追求起了高周转,这也是张亚东执掌后给绿城带来的一个大变化。从2024年的财报来看,绿城还在不断变快。

据克而瑞的统计,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拿地并开工的项目,从拿地到开盘的平均工期是7.4个月。财报显示,绿城在2024年获取的新开发项目,从拿地到开盘的平均工期是4.7个月,远快于行业平均水平。更有楼盘,如苏州的苏州逸庐,从拿地到推出售罄,花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

进入2025年后,绿城拿地的动作力度不减。年初,绿城官网就登载了管理层的发言:“开局就开战、起步就起跑、冲锋就冲刺。”

2025年1月,绿城以41.46%的高溢价率竞得杭州钱塘下沙地块;3月,绿城又以43.43%的溢价率拿下杭州城东新城地块,展现出对核心城市的深度看好与投资决心。

加码“好房子”

2025年是绿城中国成立的30周年,在新任掌门刘成云接班之后,而立之年的绿城,未来走向如何,显然是投资者们更关注的问题。

刘成云是典型的央企“实战派”,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称“中交集团”)工作超30年,曾主导多个重大项目落地。中交集团是绿城中国的最大股东,持有绿城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8.97%。2024年末,中交集团旗下房地产公司中交地产在亏损53亿元后退出房地产市场,针对房地产的业务重心更多转向绿城。

市场普遍认为,这一人事调整,意味着绿城有望进一步承接中交集团的资源倾斜,发挥“央企信用+市场化机制”的双重核心竞争优势,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背靠中交集团的央企背景,公司融资成本正在逐年下降。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净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新低。其中,总借贷加权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7%,较2023年末的4.1%下降40个基点;一年内到期债务占集团总债务23.1%,维持低位。

针对接下来的行业动态,绿城预期,中央调控政策将持续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着政府因城施策、减少限制性措施,一二线城市有望触底反弹。同时,市场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显著提升,可为绿城提供充分发挥产品优势的机会。

因此,对于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预判,绿城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绿城中国行政总裁郭佳峰在业绩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预计今年拿地目标超过去年。“希望往更高的目标追求。”

此前,响应国家对“好房子”的号召,绿城中国发布了行业首个“好房子”企业标准,一次性发布三本高品质住宅技术图集。

绿城项目的热销也验证了旗下“好房子”的产品力。财报显示,2024年,绿城自投项目平均一开盘就实现去化率82%,回款率104%;64%项目实现开盘即溢价,溢价率最高达1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经计算,绿城2024年销售均价为29069元/平方米,高于2023年销售均价28323元/平方米。

如何解决房子的溢价问题,也许是解决企业利润问题的一个探索。在营收增长、住宅销售均价提升的情况下,绿城的利润问题仍待解决。

(编辑:冯曦)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