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保外贸|《财经》社评_财经精选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财经精选 >
个股查询:
 

大力保外贸|《财经》社评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25-04-13 22:18:56
字号:

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型关税战,中国外贸行业正面临数十年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急需各方联手保驾护航。

保外贸就是保民生。外贸行业和领域是中国就业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稳住外贸行业才能稳住就业的大盘。除了外贸企业本身的就业,其上下游包括研发、物流、仓储、广告等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还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而以外贸作为主发展引擎之一的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更是提供了巨量的生活性服务业就业机会。

因此,外贸行业是中国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温度计和晴雨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波及全局,容不得任何轻忽。

保外贸就是保民企、保投资、保增长。出口作为三驾马车之一长期高歌猛进,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而外贸行业更是民企投资尤其是民企制造业投资的高频次、高密度领域,其起伏进退对于维系民企的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至关重要。

保外贸就是保工业实力。中国工业的实力除了体现在本土顶尖厂商和品牌身上,还有赖于成千上万名不见经传而又身怀秘技的中小企业的默默加持。外贸行业中这种企业的聚集度尤其凸显,这是因为它们中有很多是国际知名厂牌的供应商,有着严格的工艺流程和较高的技术标准,这也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所在,非人力成本低廉等浅见所能尽道。而且技术溢出效应更是让整个中国工业获益匪浅。

保外贸就是保科创能力。外贸行业民企中的佼佼者,由于身处全球供应链,天然处于国际创新场域中,一直以来也是中国科创领域所谓工程师红利的主要提供者。更为重要的是,外贸行业的广大民企既是包括大模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大上”领域取得突破的依托,更为其落地提供了强大的场景。

当前保外贸的主要挑战是保供应链。由于扩内需持续发力,终端消费品生产商面临的困难相对而言会小一些,虽然也面临诸多适销转型挑战。而很多在供应链中身处中间环节的供应商,面临的挑战就比较大,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随着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市场的转移而转移,一旦失去了原有的位阶,再修复的难度可能会比较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可能会随之部分消失的上游技术红利和下游市场,对此要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现在迫切需要针对遭到关税打压的市场主体进行直给型帮助。对经营困难的外贸企业,可以暂免和缓缴相关税费,并给予相关金融优惠,比如加大贷款力度,并延期偿付贷款。地方政府可以在财力许可的情形下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困难企业摸排力度,针对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避免形成连环债务和滚雪球效应,避免触发系统性风险。

帮扶外贸行业困难企业还应以人为本,重点帮助企业稳定员工队伍。有一技之长的员工队伍,尤其是研发和工程师团队,是一个企业真正的软实力所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保住中国制造业精兵强将的基本队形,则中国制造的精气神将持续存在。

行业和企业的困难归根结底要靠市场要出路。努力寻求包括国内市场在内的替代市场,寻求出口多元化,是企业应对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从国家层面来说,也应大力推进相关议程,以双边、多边及区域自贸协定稳定外部环境,对冲全球化逆潮风险,甚至可以考虑适时采取种种措施来彰显中国维系全球化进程的决心,以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求得道多助。与此同时对美国既不惧战,也不关上和谈的大门,可以以打促谈,也可以边打边谈。

总之,相关各方应把困难估计的更充分一些,应对工具箱更丰富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以争取最后的胜利。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无论何时都不要丧失对全球化的信心。全球化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现在我们正身处全球化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风物长宜放眼量。历史的钟摆总会来回摆动,而历史总是由多种合力共同作用推动前行的。在积极有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同时,应耐心等待历史的钟摆回摆,全球化的列车回到正常的轨道。

(编辑:卢曼迪)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金融
  • 产经
  • 地产
  • 政经
  • 评论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