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财经》杂志 文|《财经》研究员 辛晓彤 尹路 编辑 | 余乐
赵心童的冠军光芒是会被掩埋在大趋势下,还是引燃斯诺克运动的又一波高速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内赵心童都被称为“下一个丁俊晖”,他的名字只在台球圈爱好者中流传。但是,随着这位28岁的“小将”在5月6日凌晨结束的斯诺克世锦赛上一举夺魁,已经有人在幻想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林丹”“下一个刘翔”,成为继谷爱凌、郑钦文之后的又一个“中国体育领军者”。
赵心童这一次夺冠经历颇具传奇性。斯诺克世锦赛是该项运动最高级别赛事,每年举办一次,赵心童是本届赛事唯一一个持外卡、以非职业身份打进正赛的球员。在夺冠的道路上,赵心童先后赢下七届世锦赛冠军罗尼·奥沙利文、三届世锦赛冠军马克·威廉姆斯,成为中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同时也是历史上首位以业余身份参赛并最终捧杯的选手。
中国球员此前在斯诺克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是丁俊晖2016年拿下的世锦赛亚军,那一年丁俊晖同样也是28岁。
赵心童的故事里还有一个“浪子回头”的戏码。2023年,赵心童陷入赌球风波,因知情不报和代人投注被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世台联)禁赛2年6个月,后因主动认错且态度良好,禁赛期缩短为20个月,于2024年9月解禁。
禁赛之前,赵心童世界排名第九,是中国排名最高的斯诺克选手。这也是被称为“下一个丁俊晖”的原因。
2005年,18岁的丁俊晖从资格赛一路突围,最终拿下英锦赛冠军,为斯诺克运动在中国打开了市场。但是,斯诺克这个“非奥”项目近几年的发展已大不如前,连奥沙利文都曾在2023年3月公开表示“斯诺克正处于最糟糕的境地”。赵心童的冠军光芒是会被掩埋在大趋势下,还是引燃斯诺克运动的又一波高速发展?舆论呈现完全相反的两面。
当下代言小众品牌,已有大品牌接洽
赵心童夺冠后,一张他与比亚迪海狮07EV(BYD SEALION 7)的合影在社交网络流传。BYD auto UK的社交媒体显示,晋级决赛之前,赵心童来门店提了新车,奥沙利文还在车上签名。外界纷纷猜测,比亚迪或许是赵心童夺冠后第一个宣布与之签约的品牌。
早在2024年10月,赵心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曾发布喜茶的宣传照,但后来双方并未传出合作的消息。
此外,斯诺克赛事的中国赞助商农夫山泉、星牌(台球用品品牌)都有“近水楼台”签约赵心童的可能。
“明星前辈”奥沙利文和吉米·怀特都对赵心童青睐有加,公开采访中肯定他的努力,表示要给犯错误的年轻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些都丰富了赵心童提升商业价值的故事线。
但是,赵心童目前代言的品牌体量不大,还非常小众。
球员的比赛服装是赞助商自我展示的重要平台。这届世锦赛,赵心童左胸印的品牌logo是“荆龙球杆”,是赵心童个人的主赞助商。荆龙球杆并非国际主流品牌,甚至不是国内一线品牌;两臂分别印有“童易皮头”和“帆升体育”,前者是浙江童易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旗下产品,是球杆皮头的供应商,后者则主要推动了赵心童在社交媒体领域的宣传推广。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荆龙球杆的赞助费用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童易皮头和帆升体育更低,但这三家公司却得到了巨大的曝光。斯诺克官方平台表示决赛吸引了1.5亿中国观众,超过2016年丁俊晖决赛的1.1亿人。BBC则预计全网有3亿中国观众观看了决赛。
赵心童夺冠的新闻也登上各大社媒热搜。截至发稿,赵心童赛后感言的短视频冲上抖音热榜第二位,超过1200万次播放。有业内人士表示赵心童的微博广告报价单条已突破50万。
巅峰时期的丁俊晖握有蒙牛、恒大冰泉、贵人鸟、艾诺表业劳士顿手表等多项大品牌代言。作为斯诺克排名最靠前的中国选手,丁俊晖的球杆品牌签约费目前为每年800万元。
预计赵心童的商业前景也可比肩当年的丁俊晖。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已经有品牌与赵心童接洽,“除了头部台球制造业品牌,也包括运动品牌,以及常年赞助体育赛事的大品牌。”
赵心童会带来稳定持久的商业价值吗?
从纸面上来看,赵心童在成绩上超越了丁俊晖,自身也有着颇为良好的形象、自带故事线,很符合品牌青睐的标准。体育经济从业者罗西(化名)表示,赛前赵心童的身价预估在100万英镑左右,夺冠后必将翻几倍。
问题出在斯诺克这项运动本身。罗西表示,斯诺克赛事毕竟仍是小众运动,这就注定了国内品牌选择其作为推广平台会非常谨慎,很难形成爆点营销。赵心童夺冠会掀起一段时间的斯诺克热潮,但保持热度需要赛事方和赞助方共同发力。赛事本身不火的情况下,仅靠赞助商“一头热”,付出的成本太大。
“还不如像乒乓球那样,办一个自己的商业化赛事,更容易拉升球员的商业价值。”从事体育商业化开发的魏真(化名)提到。
斯诺克赛事近几十年的商业开发都不太顺利。20年前,欧盟的烟草广告禁令让斯诺克失去长期合作的赞助商。2005-2006赛季,斯诺克排名赛缩水至一年只有六站。然而,丁俊晖的出色表现为其带来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关注度,2024-2025赛季斯诺克拥有近20站排名赛,近一半都设在亚洲,奥沙利文也通过优才引进计划取得了中国香港身份。
然而这些年中国球员在斯诺克赛事鲜有“夺冠”这类出圈表现,参赛球员也整体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外界的关注度逐步萎缩。
商业化运作得差强人意也显示在赛事奖金上。本届赛事夺冠为赵心童带来了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83万元)的奖金。但由于英国对高收入者征收最高45%的累进税,世界台联还需扣除2.5%的“发展基金”,最终赵心童实际到账约26.25万英镑(约253万元)。
对比2024年温网,男女单冠军奖金为270万英镑(约2600万元人民币)。
魏真告诉《财经》,如今中国斯诺克球手大多在英国生活训练,不止一位球员提到一年的生活训练花销大约在30万元左右。这跟网球、高尔夫相比并不算烧钱,但由于斯诺克赛事奖金本身不高,加上球员商业价值不够,赞助商难觅,一些生活困难的球员便选择“铤而走险”。
2023年,世台联对10名被指控打假球的中国球员开出罚单,其中梁文博、李行两人被终身禁赛,“这对品牌来说终究是个隐患。”魏真提到。
从转播的角度,斯诺克规则复杂,本身就降低了对年轻人群的吸引力,同时赛事时长不确定,也限制了斯诺克的传播。转播单位更倾向于直播节奏快、时长相对固定的赛事节目,甚至英国电视台转播斯诺克都以录播为主。无法直播的体育比赛,商业价值就折损大半。
但网络传播或许会成为斯诺克的“救命稻草”,对这项运动带来颠覆式变化。首先网络直播不限制时长,这对台球运动的商业开发是重要利好,目前国内一些小众台球赛事已经通过抖音、快手平台直播。
另外,短视频着重对精彩瞬间展开病毒式传播,放大了精彩进球和解球的瞬间,让观众不断重温“难以置信的惊叹爽感”。
更值得注意的是,赵心童不是中国在斯诺克赛场上的“一枝独秀”,中国年轻球员正在成批量进入世界排名。本届世锦赛结束后,斯诺克世界排名前50的球员当中有14个中国选手,其中11个不到30岁;前16就有5位中国选手,两位90后一位00后,反观其他11名欧洲选手仍是以70后、80后为主。
体育赞助有一个说法叫“押宝”——在运动员待火时期提前锁定,例如霸王茶姬签约郑钦文。但“押宝式”的商业操作不可复制,也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好的模式是有很多优质标的可以投资,最终结果是赢多赢少,而不是输光还是赢麻。
以现在中国选手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可以预见会在人才断层的斯诺克掀起一场“青春风暴”,也让品牌有更多投资标的可以选择。商业价值的重点在于成长性,“赵心童们”若能抓住时机持续大放异彩,带动斯诺克赛事整体热度回温,或许会给品牌带来稳定的商业预期。